姑苏城外寒山寺蚂蚁庄园,夜半谁人陪、钟声传千年 姑苏城外寒山寺是谁写的诗
唐朝是中国诗词创造最灿烂的时期。若评选意境最美的十佳作品,张继的《枫桥夜泊》应该能位列其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安史之乱,也称天宝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带领范阳、平卢、河东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从现在的北京一路攻杀抢掠到唐朝的首都长安。这场历时八年的内战使得唐朝经济凋敝,遍地饿殍,国力骤衰。
安史之乱之时,唐朝北方狼烟弥散,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位于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
寒山和尚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以往世人评价这首七绝句,皆以“愁”字统起。“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对愁眠”却更现在人们面前。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夜半钟声”既成了寒山寺的揭橥,又成了游子离家别业,忧国忧民的绵绵思绪。此后,多有文人墨客以“钟声”寄托情感。
明朝的张元凯《宿寒山寺即事》:
江连云树路回斜,钟起寒山乱暮鸦。
傍水花枝浑解语,东风吹入梵王家。
同时期的明代诗人文嘉的《寒山寺》
春寻古寺幽,相与话前脩。名岂寒山得,诗曾张继留。
楼钟虚夕照,桥影急河流。尚怪石龙柱,拿云势未休。
清代的陆鼎《寒山寺 》:
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
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
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
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寒山寺
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传播千古,有人开始怀疑“夜班钟声”是否真实发生,还是张继的意念臆想。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哪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
其实,这是欧阳修和后世儒家文人对佛教仪轨的不了解,半夜钟声不仅真实发生,而且是中国佛教重要的仪轨。
唐朝时,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七百多年,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八宗( 天台宗、华严、三论宗、法相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都已经创立。尤其是禅宗和净土宗,已经本土化,形成中国佛教。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和净土两教自创立后不久,就开始融合。
寒山和尚,又被称为寒山子,不知何许人。居天台唐兴县寒岩,时往还国清寺。以桦皮为冠,布裘弊履。或长廊唱咏,或村墅歌啸,人莫识之。 寒山以诗作闻名遐迩,尤其是到了近现代。其日常形状如其诗所写:
“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
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
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
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根据寒山和尚的修行,他应该和与拾得和尚同修的禅宗。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两人的对话有些狂禅的味道。
禅净融合,最早在东晋慧远倡导的念佛禅中就已初露端倪。慧远在《念佛三昧诗集序》中曾提出,诸种禅定中“功高易进,念佛为先”。虽然慧远的念佛主要是观想念佛,与净土宗注重的持名念佛不尽一致,却说明了念佛与修禅可以在具体的宗教实践中结合起来。
唐代宗密是主张禅净合一的一位非常关键的人物。他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着意调和禅与教的分歧,其中也谈到了禅净的统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禅净合流的实质是禅宗在适应历史潮流,调节自身的过程中,选择了净土宗。
安史之乱之时,寒山寺当时净土宗的道场。因为净土宗的仪轨中的钟是重要的法器。净土宗以悲天悯人为根本,以度化众生转投西天为意趣。净土宗三祖善导大师,发挥了地狱道的思想。
释迦摩尼初转法轮时,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确定了六道之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天人道(化生)、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魔)、饿鬼道、地狱道(化生)。
善导大师将六道简化为三道:人道、西土和地狱。色身轮转,或十念往生,永生阿弥陀佛净土;或者堕入阿鼻地狱,永世承受苦厄。
主修净土宗的寺院的仪轨就是按照三道之说进行修行和祈祷忏悔。钟是中国佛教各宗的重要的法器。晨钟暮鼓是寺院中僧众作息的号令,行者闻钟鼓声,要发如是愿: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保持传统寺院叩钟时的仪规,晨钟响起,愿一切众生出离火坑,暮钟响起,愿幽明众生闻钟脱苦。
钟,大叩声彻云霄,不叩销声匿迹。在行脚人生的旅途中,人人都是红尘的行者,都需要有一座钟。敲醒我们心头的迷思,不再困守围城。佛教中晨钟暮鼓,并不是晨击钟、暮击鼓。而是早晨先鸣钟,次击鼓。晚上则先击鼓,後鸣钟。
早晚二时所击的鼓,称作"晓鼓"和"晚鼓"在寺院里,大殿前的左右两方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 于晨幕击钟敲鼓,以警僧众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经云:洪钟震响觉群生,声遍十方无量土。晨起敲钟,应诵念偈语:
闻钟声 烦恼轻 智慧长 菩提增
离地狱 出火坑 成佛道 度众生(口白)
暮叩钟偈:
愿此钟声超法界 铁围幽暗悉皆闻
闻尘清净证圆通 一切众生成正觉(口白)
西来佛主意,升华到净土宗时,钟已经是超级法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不可随意敲击。寒山寺的宗教仪轨中除了和其他寺院的钟鼓例行外,还有特殊的仪轨:就是夜半鸣钟。寒山寺定夜钟的历史悠久,大概南北朝时期就有此习惯,共计108响,最后一响就是半夜12点,有两解:
1、“无常钟”
意指“是日已过,今朝来临”,这是为了激发僧众于修行一途的紧迫感,有提示精进的意思。“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2、“ 幽冥钟”
意指“振醒长夜、停息诸苦。夜半敲钟,是为了超度地狱受苦的众生。《增一阿含经》里: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在《佛统六记》里:”人命将终,闻钟磬声,增其正见。“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是敲给地狱恶道众生的。钟声不疾不徐,前声刚断,后声即起。生生相许,108下钟声不断。这样地狱里的众生,闻钟声就会有一段时间不受苦,而且也暗示着给活着的人休息的时间。因为活着的人因为在地狱里的亲人暂且不受苦,而能安心片刻。所以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叫“阴阳两立”。
因此,诸僧撞击夜半钟声者,责任重大、不是普通僧人可以进行的。需要有很高慈悲心的高僧才能敲响夜半之钟。据说,敲钟人念起众生地狱受苦,也会不觉落下泪来。
我认为后者可能更符合寒山寺夜半钟声的寓意。佛教《杂阿含经》云:“人身难得,犹如盲龟遇浮木孔。”虽得人身,却在呼吸之间,一气不来,就结束生命。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佛在灵山指着一只蚂蚁说:已经过七尊佛出世,此蚂蚁尚未脱离蚁身。
飘过地狱门,巍峨铁铸的山岩峭壁,冒着终古不熄的赤焰,一望无际。报到后的幽魂,不分贫富贵贱或者男女老少,每个人都伴着一位狰狞可怖的厉鬼,如影随形,以铁索套颈,恐怖异常。
即使如佛主大弟子大目犍连神通广大,也难解地狱中母亲之厄难。佛教讲究众生平等,迷者佛即众生,悟者众生即佛。地狱众生也有佛性,只是一时执迷不悟。关怀地狱众生,乃是大慈悲、大解脱。
寒山寺夜半幽冥钟,给地狱众生一希望,也给众生解脱一时之苦的契机,是千古最温暖的人情。钟声悠扬,划破历史上浓浓的阴影,给众生以解脱,给众生以方向,给众生以动愿。福德大如须弥山!
张继虽然以科举入仕,但是深受佛教的影响。他的不少诗作都与佛教息息相关。比如他的《宿白马寺》: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白马驼经是佛教历史上著名的故事:根据多种典籍(如《四十二章经序》、《牟子理惑论》等)的记载,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汉明帝曾于夜晚梦见一位神人,全身金色,项有日光,在殿前飞绕而行。第二天会集群臣,问:“这是什么神?”当时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回答道:“听说西方有号称‘佛’的得道者,能飞行于虚空,神通广大,陛下所梦见的想必就是佛。”
于是,汉明帝委派蔡愔等人,远征西域,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在大月氏遇见僧人摄摩腾、竺法兰,邀请他们来汉地传播佛教。两人接受邀请,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随蔡愔一行来到洛阳。汉明帝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专门为之建立佛寺,命名“白马寺”。白马寺便是我国汉地最早的佛寺。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又一种说法。这一说法在古代佛教徒中流传最为广泛。
张继的《安公房问法》: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安公”应该是对于一位出家人的尊称。“安公房问法”,就是到安公的居所请教佛法。前两句很好理解:岁月像流水一样,日日流转,人世间的事情,六道轮回何时了结。为了解脱,尝试向东林寺的禅宗大德学习,让我把心地学得像琉璃一样,晶莹透彻,再不轮回。
因为张继谙习佛学、修习佛道,所以,他在姑苏城外听到寒山寺的夜半连绵不断的钟声,心领神知,不觉为怪,只是拿来记述到诗歌里。后人不解,多有误会。后经人考证,寒山寺夜半钟声持续很多年。
寒山寺的古钟(仿制品)
余记:
寒山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人侵入江苏,将钟盗走,后下落不明。
原创扶持常见问题问题咨询